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

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帝的决定?上帝都要被气哭了!(2/4)

灭理论成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。”

  “如果湮灭理论是成立的,那么根据我的计算,质子对撞发生以后,处在85GeV~260GeV能量区间的粒子,就会发生偏移和跳转,所以对应区间才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。”

  ”我不确定具体影响有多大,而且,湮灭理论并

  第二百二十九章上帝的决定上帝都要被气哭了!

  没有得到物理界的认可,所以只是把研究发表在了博客上。”

  “现在得到了实验验证,我也感到很意外,但这是个好消息,证明我的研究是正确的。”

  王浩简单的介绍完以后,就到了记者的提问时间。

  第一个被点到的记者问道,“欧洲核子组织的新实验验证了你的研究,这是否说明湮灭理论是正确的?”

  王浩的回答只说了七个字,“我坚信是正确的。”

  他很清楚,即便欧洲核子组织新实验的结果,恰好证实了自己的研究,但距离证明湮灭理论还有很远。

  一个新理论想要被接受,可不是一次实验结果能说明的。

  这是新理论,而不是单纯的发现。

  比如,希格斯理论。

  希格斯理论很早被很多物理学家认可,是因为它有一套完善的理论,并且符合以往的粒子物理研究,和许多理论都能够对接上,并且还补足了粒子产生的问题。

  简单来说,希格斯理论是宇宙大爆炸论的补充和完善。

  希格斯理论不只是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,还包含最重要的希格斯场论,并联系了宇称不守恒问题以及大爆炸理论,并和杨-米尔斯理论一起成为了粒子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构架。

  许多物理学家都参与了希格斯理论的研究,包括很重要的彼得-希格斯、利昂-莱德曼、弗朗索瓦-恩格勒,等等。

  当一套理论非常完善的时候,即便还没有确定是正确的,也能够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。

  湮灭理论则不同。

  王浩连基础的数学构架都没有完成,就只是提出了湮灭力的存在,并给出一些简单的定义,距离完善理论还有很远的道路。

  有记者站起来继续问道,“王教授,能说说这个研究,你是用多久完成的吗”

  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。

  去年的时候,王浩还在研究超导机制,并完成了很重要的“超导定律”,怎么就突然就转到了杨-米尔斯方程以及粒子物理了?

  王浩摇头道,“很不顺利,用了差不多有一个月才有了成果。”

  现场突然变得安静下来。

  记者们和其他人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答案。

  一个月很不顺利

  王浩解释道,“最初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,粒子物理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,当牵扯到一大堆问题的时候,就很难找到研究方向。

  ”我有学生叫丁志强,他提醒了我,可以抛开物理的研究,只做数学分析,后来研究才顺利了很多。,

  其他人听了以后,心情也没有任何改观。

  有个记者继续问道,“王教授,你下一步会继续完善湮灭理论吗”

  王浩点头道,“我会考虑。”

  他只是会考虑而已。

  王浩很清楚完善湮灭理论的难度,因为等于是引入了一种新的力,就需要构造非常复杂的体系。

  其实研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,湮灭力是引力的微观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