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

第一百零六章 陈建林:常规成果,不用担心!(2/5)

团队,就可以根据其流程参考来提升对应钛合金的强度。

  换句话说,制造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。

  这也是马文钧担心其他团队研究有成果的原因。

  如果其他团队的研究有成果,肯定会有很多专家,专门去分析制造流程以及各种数据,他们的合金实验室做过同样的项目,即便是中途暂停,实验相关的数据也都已经上报了。

  两相对比,就有很大可能会发现问题。

  ……

  实验成功以后,彭辉、史桂芳围着王浩讲了很多,但他还是不太理解金属实验室上下的激动情绪。

  因为最终制造出的成品,没有创新,性能也没有质的进步。

  科研,不就是要有质的突破吗?不就是要解决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吗?

  花费了上千万的经费,取得一点点的小进步,实在很难找到让人激动的点。

  王浩带着些许的不理解回去了,或许他不激动的原因还有一个,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参与到项目中,就只是福至心灵,提了个小建议而已。

  在飞机上的时候,王浩就开始清点起收获。

  这一趟来西京交通大学,灵感值的收获还是很大的,相对应的任务灵感值提升到了‘79’点,说明对于实验数据已经非常理解了。

  这个数值差不多已经达到‘实验数据’理解的顶峰,即便再去研究实验数据,想要有几点的提升都是很困难的。

  当有了足够多的基础以后,再缺少的就是分析灵感,这就需要其他手段来获得了。

  比如,研究数据分析的方法,或是通过教学回馈。

  后者最容易达到目的。

  王浩都有点想念学生们了,他迫不及待想去上个课,希望能把灵感值提升超过100点。

  等回到了西海市以后,他还是回家休息了一天。

  第二天早上,王浩就精神奕奕的来到学校,到了时间则带着百分百的积极去上课了。

  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》。

  这个课程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,而当进入最后阶段,知识难点也提升到了最高,有些内容牵扯到本科级不需要掌握的知识。

  但王浩讲解还是非常详细,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理解掌握,当然,同时也能回馈更多的灵感值。

  教学、回馈,互利互惠!

  在吃过午饭以后,他马上回到了综合楼的办公室,一节课下来带来了20点的灵感提升。

  A级难度的研发任务,一节课获得20点灵感值可以说是相当高了。

  这个数值印证了王浩之前的判断,有了足够的基础、对实验数据足够多的理解,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灵感值。

  在打开任务系统以后,他发现了很尴尬的事情是,任务的灵感值达到了99点。

  “只差一点啊!”

  灵感值只差1点,可不只是数据上的,他就感觉已经知道了一种分析方法,但只差临门一脚,却怎么也迈不过去,就好像是解一道数学题,知道大致的解题思路,但最开始却出现了问题,不知道从哪里开头解决。

  王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去分析数据,研究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结果,他有点儿理解为什么张志强经常抓头皮了。

  张志强恰好看过来,问道,“怎么了,王浩?”

  王浩感慨道,“有个问题怎么也想不出来。”

  “哦。”

  张志强答应了一声,转过头继续做自己的事情。

  王浩则是继续纠结问题。

  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