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国师

第一百五十八章 诏狱扫盲班(2/5)

  虽说这不是什么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,但你也不能从心的这么快吧?

  茹瑺梗着脖子目不斜视。

  突出一个“忠诚”!

  “这是自然。”

  朱棣轻叹一声道:“朕当然知道,这样做其实算是惠而不费的举动,可这样做了,总比不做要强得多。更何况,朕又怎么舍得,这些忠诚于我们大明的将士寒心呐”

  道衍闻言也点了点头,道衍的年纪比起朱棣大了一轮还多,不管是从体力上讲还是作为谋士的身份上讲,他都不具备亲自上阵杀敌的条件。但靖难之役的艰苦和惨烈,身为彼时燕王谋主的道衍,感受的恐怕比那些亲临战阵的将士还要深刻。

  “陛下心意已定,臣坚决支持。”蹇义也低着头说道。

  朱棣颔首道:“有两位爱卿的支持,朕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。”

  瞧瞧,不表态的时候叫尚书,表态了就秒变爱卿了。

  “不过茹爱卿,有个事情姜星火刚才也说了,靖平国难固然值得庆贺,但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处理啊。”

  朱棣看着茹瑺说道:“朕登基方初,虽然对内算是勤加节省,可户部还是屡次反应,大明全国的兵马实在是超出了寻常年岁的需求和承担能力,是时候让一部分在靖难时候快速扩编的兵马退伍了,可军队编制的变化,涉及到的利益实在太多,而且牵连太广,这个过程不容易推行。”

  “臣愿辅佐陛下慢慢完成裁军,另外,军队也是陛下手中的刀枪,陛下想必早有计划,臣唯命是从便是。”

  忠诚的茹瑺恭敬地躬身说道。

 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

  现在地面上写着:

  ①组织准备,是否建立独立乡级税收机构?

  ②人事准备,需要满足识字、懂术数、廉洁、异乡人

  ③政策分解

  ④政策实验

  ⑤政策宣传

  ⑥政策推广

  姜星火继续说道。

  “按照我们的倒推,设立乡级收税机构,所需要人员的识字、懂术数、廉洁、异乡人,四个条件里,后两个已经满足了,那么再来看看前面两个能否满足。如果可以,那么①和②也就都具备了可行的条件。我们再继续③。”

  夏原吉看着地面上井井有条的程序,愈发地感慨。

  这似乎,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?

  姜星火继续说道:“先说懂术数,伱们觉得完成收税需要了解术数到什么地步?需要多久才能训练一个人弄明白?”

  “虽然俺整不明白。”朱高煦指着地面说:“可俺觉得,起码也得十年八年吧?毕竟那些账房从学徒干起,一般也就是小十年,才能当上‘大算盘’。”

  作为天底下最懂术数之一的人,夏原吉倒是给出了不同的理解。

  “一年就差不多了账房那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,不肯教真的。”

  事实上,这也是夏原吉根据他的数学知识,得出的结论。

  华夏文明并非没有点“数学”这个学科点,事实上,华夏文明的数学水平,长期领先于世界,这种领先,是以千年来计算的。

  至于姜星火前世看得无脑历史小白爽文里,动不动就九九乘法表震惊秦始皇,那更是扯淡!

  须知道,春秋时期的《管子》就已经提到“安戏作九九之数以应天道”;在战国时代,九九口诀已经相当流行,诸子著作如《荀子》等已把乘法口诀的文句作为论证来引用了。

 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,祖冲之更是在刘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