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召唤猛将

二百六十四 君王从此不早朝(2/3)

了,何曾见过这么多的粮食与钱币?”左边的一名心腹随从同样犯了一路红眼病。

  右边的一个心腹也是悻悻的附和:“若不是糜家的门客如此众多,老子真想把这笔钱粮劫了,带着弟兄们找个大山藏匿起来,吃香的喝辣的,至少十年八载的不用犯愁!”

  听了左右心腹的议论,张闿脸色如霜,一言不发的催马前进,也没人能够猜透他心里此刻在想什么。众将校引领着队伍向西南方向而去,渐行渐远。

  看到如此浩荡的粮车出现在剧县城下,数十万无家可归的难民纷纷欢呼雀跃,“天子万岁”的呼声在旷野中此起彼伏,犹如山呼海啸,一张张瘦削干苍的脸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
  在来到剧县之前,难民们的食物由押送的队伍负责供给:每日两餐,每餐一碗粟米,一块窝头,饮水自个儿从路边的河流、山泉中舀取。

  倒也不是押运军卒克扣他们的粮食,实在是供给困难,军卒们每天也只是勉强吃饱而已,自然没有条件让百姓们敞开怀吃。

  但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来说,这样的饮食条件却足以让他们欢天喜地,因为之前跟着黄巾到处辗转奔波的时候,他们每天只能吃一餐,甚至打起仗来一餐都吃不上。

  而到了打仗的时候,黄巾精壮才不管他们有没有吃饱,每战总是把他们驱赶在前面充作炮灰。时间久了,百姓们才发现朝廷虽然可恶,但这些造反的黄巾叛军更是可恨该死!只可惜他们无力反抗,只能任人宰割,生死由天!

  这样的饮食状况偶尔一两天还行,但时间长了,每天这样食不果腹,导致几十万难民的身体状况严重不良,一个个面黄肌瘦,面无菜色。体质稍微好点的还能坚持下去,体质稍差的感染了风寒倒在路边,基本上就起不来了。

  长期的饥饿下来。每天都会有大批的人被饿死或者病死,极度饥饿的百姓开始掘草根、博树皮、摘树叶充饥。一路所到之处。青青旷野变成一边枯黄,树木被剥的惨不忍睹。枝叶枯萎,宛如世界末日一般。

  这一切都在来到剧县之后发生了改变!

  虽然城内粮食紧张,但刘辩还是以爱民如子的态度对待这些难民,下令每天按照人头给灾民发放三餐,每餐除了一碗粟米、两个馍馍之外还有咸菜以及时令青菜,甚至还有肉丝掺杂其中。

  这让城外的百姓们无不热泪盈眶,每天都吃的滋味无穷,天空中飘荡着最多的话语就是“陛下仁慈,吾皇万岁。大汉江山,千秋永固”。

  这些难民的体力已经处在了透支状态,因此王猛暂时没有给他们安排任何工事,尽量的提供帐篷,让他们在野外休养生息,等待着糜竺的粮食送到之后,再做下一步的打算!

  而现在,数十万人翘首企盼的钱粮终于送到了城下,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更好的活下去。怎能不让这些饱受磨难的灾民欢呼雀跃,山呼海啸!

  看着一辆接一辆的粮车运进剧县城内,光着脊梁的民夫大汗淋漓的把一袋袋粮食扛进粮仓,堆积起来。很快的。眼见就要见底的粮仓顿时充盈起来,直到最后堆积如山,一座座粮仓变得谷满粟溢。

  “子仲先生大恩大德。朕及数十万难民铭记肺腑!”刘辩高兴之余,对糜竺作揖致谢。

  糜竺慌忙长揖到地还礼:“此乃臣子份内之事。怎敢当陛下大礼,岂不折煞小人!”

  陶谦向糜竺、陈珪借粮的事情早就在徐州传得沸沸扬扬。刘辩也从斥候那里获得了情报。但粮秣紧张,事关军心稳定与几十万百姓的生死,就算这批粮食是陶谦从糜竺手中榨取的,刘辩也只能收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