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

第四十六章:再次掀开改革大幕(2/3)

出。

  “流水结成冻冰,难道是一夜之间的寒冷吗?

  朕以为不是的。

  千里长的大堤,却因为小小的蚁穴而被冲垮。

  这世上的祸患都是从微小之处开始的啊。

  这难道还不能够让我们警醒吗?

  百姓的愤怒是一点点积攒的,对朝廷的不满是深藏在心中的,等到无法忍受的那一天,就会揭竿而起,就像汹涌而下的洪水,毁灭一切。

  秦末的惨像,史书之上历历在目,那些秦王朝的贵族难道还有幸存的吗?

  大汉倾覆了,诸位难道能够独善其身吗?

  朕清丈土地难道是为了朝廷的那一点赋税吗?

  这是割除腐肉,永葆诸家富贵的政策,是为了诸位的性命啊。

  向四方传遍这道旨意,使天下人都知晓它。”

  朝廷要开始清查天下郡国之间的土地,那些非法掠夺,以及不交税的土地,要依据罪行法办。

  一时之间,天下震动。

  尤其是这道旨意,典型的皇帝作风,先礼后兵,皇帝虽然仁慈,但是这些年改制,那些政见不同,持身不正导致坐法的官员,最后都带着家眷去了岭南。

  而且即便如此,刘恒依旧是那个仁慈的皇帝,那些被流放的官员还得谢谢刘恒呢。

  但改革和改制是完全不同的,尤其是触及到土地这种根本性问题的改革,这甚至比削藩还要严重的多,削藩的本质是利益集团之间的碰撞,彻侯们都是站在朝廷这一方的。

  清丈土地,则会触碰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,甚至就连现在支持刘恒的人之中,也有许多人会反对。

  但刘恒敢于这样做,自然还是有把握的。

  大汉朝的开创者是一群什么人呢?

  除了洛亦和张良这少数的人,大部分都是屠狗宰猪之辈,还有乡间农夫,流民,县衙之中的刀笔吏,这已经是一群相当底层的人了。

  到了汉文帝的时代,经过改制,担任朝廷大员的,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儒生,那些家境贫困的人,一跃而起,甚至担任三公九卿,朝廷将近三万的禁军,都是来自关中的小地主。

  这些东西代表了什么呢?

  代表了汉廷的统治基础是极其广泛的,汉廷不是一个由豪族大族支撑起来的政权,而是一个由广大小地主、自由民、知识分子、军功贵族支撑的王朝。

  以如今的信息传递效率,汉廷的统治基础几乎已经到了极限。

  正是因为如此广泛的统治基础,汉廷才能够强制实行陵邑制度,让那些掌握着强大力量的豪强大族,乖乖低头。

  这些人就是刘恒改革的最大底气,只要维护小地主和自由民的利益,再给予学子和军功贵族上升的通道,朝廷就是无敌的。

  土地的清丈首先从关中开始,这里是汉廷的基本盘,刘恒这些年来持之以恒的在关中地区送温暖送福利,对这里的吏治管控的极其的严格,就连宗亲在关中犯法都要严厉惩戒。

  “关中犯法,罪加一等”的说法广为流传。

  大批官吏从长安向着整个关中铺开,这突然而至的吏治清查,一下子让许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。

  “简直触目惊心!”

  刘恒望着那些呈递上来的罪状,手都在抖,嘴唇青白,望着洛景低声嘶吼道:“阿景,关中是皇帝行宫啊。

  关中尚且如此,山东之地难道还会更加平静吗?

  是不是已经民变四起了?